戴艳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科学与工程

办公地点: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06

联系方式:0411-87406509

电子邮箱:daiyj@dlut.edu.cn

扫描关注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网络化社会“缺场交往”性质透视 ——兼论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17-05-15

发表刊物:中国领导科学

期号:05

页面范围:37-40

ISSN号:2095-7270

关键字:网络化社会;缺场交往;交往理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交往与生产是人类活动的两种基本实践形式,交往实践的常态形式是"在场交往","缺场交往"是特例性实践选择。随着交往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化信息革命深入,使交往形态发生了社会结构性的转变,网络化社会"缺场交往"成为常态;"缺场交往"具有"非场所"、"脱域化"与"流动空间"的属性,网络化社会"缺场交往"阐释交往的物质生产基础网络化转型,主体间性关系拓展,精神交往形态与信息符号中介的场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