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雨琪
  • 学位:博士
  • 职称:助理教授
  • 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
  • 所在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师拼音名称:hanyuqi
性别:
出生日期:1994-04-13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所在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邮箱:yqhanSCST@dlut.edu.cn
教育经历
  • [1]. 2008.9- 2011.6

    吉林省榆树市实验中学  |   *

  • [2]. 2011.9- 2015.6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学士

  • [3]. 2015.9- 2021.6

    同济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博士

工作经历
  • [1]. 2021.9- 2024.2

    清华大学  |  博士后

  • [2]. 2024.2- 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  |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
  • 由于无线网络的质量极易受环境干扰,导致视频传输的信源信道编码受限于最差的信道特性,传输效率低。基于强化学习的边缘网络资源部署方案,无需假设信道条件,而是通过对无线环境的不断探索,基于先验知识和当前接收到的信息感知当前的无线环境,并通过对无线环境的估计构建最优的计算传输部署的方案,实现无线网络在真实环境下的高效利用。

  • 无人集群(如无人机、无人车等)的自主协同控制依赖于高精度感知,而复杂不确定环境给一些标准的传感器(如可见光相机)带来的新的问题。设计多模态协同互补策略,建立红外相机、事件相机、可见光相机、IMU等多传感器配准融合机制,研究高维态势数据的编码采集机制和非结构化互补采集技术,解决高维态势的高通量采集需求和低带宽传输之间的矛盾

  • 全息视频推动数字工厂、虚拟课堂、智慧医疗等多种数字化应用,是数字孪生、元宇宙的基础构建方式,支撑物理世界数字化的全面发展。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了数字经济相关重点产业,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明确提到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包含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能否为全息视频构建高效表达与传输机制将直接影响数字化世界的部署进程。全息通讯的根本矛盾是高精度渲染需求带来的高数据通量与低算力、低传输效率之间的矛盾,现有的数据表达和传输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全息视频,亟需提出新的表达传输机制以支撑全息视频通讯系统的部署。通过挖掘全息视频表达与传输的痛点问题,设计感、存、传、算一体的高保真全息视频通讯机制,以全息视频紧致表达和高效传输为目标,实现低通量采集下的高保真场景重构;充分结合隐式表征和显示表征各自的优势,建立复杂场景的混合表征模型;设计以混合表征为基础的自适应资源分配策略;部署本项目提出的数字化渲染技术的应用验证,推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等沉浸式多媒体的落地和物理世界数字化建设。
个人简介

**因为刚来学校工作,所以还没有正式指导学生。目前手里有2个以发文章为主要目标的课题,希望可以招1-2个本科生一起合作(2年级及以上)。预期在4-6个月内完成投稿,具体时间安排要看学生个人的执行力。


  1. 夜视场景视觉信息增强:通过多源信息融合对夜视等低照度图像进行增强,实现夜视的高精度感知。

  2. 多视角医学图像的语义分割:针对多角度采集的二维图像,进行器官的多视角一致的语义分割。

feel free to contact!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