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栏目

    唐世斌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性别:男
    •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 学位:博士
    • 所在单位:土木工程系
    • 学科:岩土工程. 计算力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 水工结构工程
    • 电子邮箱:tang_shibin@dlut.edu.cn

    访问量: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单轴拉伸作用下层状岩石表面裂纹的形成模式及其机制研究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13-03-15

    发表刊物: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收录刊物:Scopus、EI、PKU、ISTIC、CSCD

    卷号:32

    期号:3

    页面范围:474-482

    ISSN号:1000-6915

    关键字:岩石力学;表面裂纹;材料非均质;裂纹扩展过程;数值模拟;层状材料

    摘要:层状岩石的表面裂纹发端于表面自由边界,而后向着层与层之间的交界面扩展,最后止于交界面或沿着交界面继续扩展.为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表面裂纹扩展现象的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再现微裂纹从萌生、扩展、贯通、成核、填充到饱和的全过程,以及层间剥离现象.首先以表面预制裂纹的模型为例,对其进行单轴拉伸加载,发现不同预制裂纹间距的情况下两裂纹间的应力分布不同,这将直接影响到新裂纹的产生模式,即裂纹是插入到表层(与已有裂纹平行),还是不再有新裂纹插入(裂纹饱和),而是产生层间剥离,或已有裂纹向下扩展,导致模型破坏.其次,对比分析模型均质和非均质情况下不同裂纹间距时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非均质材料情况下产生相同间距的裂纹所需的荷载较均质材料情况下更小,裂纹饱和对应的裂纹间距与层厚比值的临界值基本一致.最后,提取等间距裂纹形成过程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截面应力,通过分析其应力转化机制,解释裂纹饱和现象的力学机制.数值计算得到的应变与裂纹间距之间的关系拟合结果良好.研究结果还表明:产生层间开裂的裂纹间距比没有层间开裂的裂纹间距大.通过对层间的应力传递过程随着裂纹间距变化规律的探讨,研究此过程的应力传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