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栏目

    唐世斌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性别:男
    •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 学位:博士
    • 所在单位:土木工程系
    • 学科:岩土工程. 计算力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 水工结构工程
    • 电子邮箱:tang_shibin@dlut.edu.cn

    访问量: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温缩等间距表面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及其机制研究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14-03-15

    发表刊物: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收录刊物:EI、PKU、ISTIC、CSCD、Scopus

    卷号:33

    期号:3

    页面范围:549-557

    ISSN号:1000-6915

    关键字:数值模拟 温度收缩 表面裂纹 等间距裂纹 材料非均质 numerical simulation temperature shrinkage surface fracture fracture spacing heterogeneity

    摘要:低温表面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种脆性材料和各个领域中,成为工程隐患或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性能,为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的机制,考虑到材料细观层次上的非均质性,采用数值模拟对双层模型在上层整体均匀降温和上层表面低温随时间向下传递收缩2种条件下模型的温度应力分布、裂纹扩展过程及其机制进行研究。首先以预制裂纹且上层整体均匀降温为例,研究两相邻裂纹间的应力状态,发现两裂纹的中间位置应力最大,且随着裂纹间距的减小,水平应力 xσ由拉应力不断减小并逐渐变为压应力,其裂纹饱和对应的裂纹间距(S)与层厚(h)比值的临界值(/)S t 约为3.0。其次,利用未预制裂纹的双层模型,分别对上层整体均匀降温至-40℃和上层表面降cr温到-35℃并向下温度传导(温度冲击)2种降温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裂纹的形成模式存在相同之处:首条裂纹插入到模型上层中间,新生裂纹相继插入到两已有裂纹或者已有裂纹与端部中间附近,直至裂纹饱和;而不同之处在于,整体降温形成的裂纹不但会由表及里扩展,也会在上层中间萌生;而温度冲击形成的裂纹只会由表及里扩展,并且裂纹总数更多。研究结果再现了降温收缩条件下微裂纹萌生、扩展和饱和3个阶段以及温度冲击条件下模型中热传导的过程,通过2种温度加载条件的对比,提出采用温度传导效果更好的材料加快温度传递,有助于减少路面结构产生的表面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