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4.9- 2008.6
南开大学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学士
[2]. 2008.9- 2013.6
南开大学 |  凝聚态物理 (直博) |  博士
[1]. 2009.8- 2013.4
柏林洪堡大学 | Institute of Chemistry | 研究助理 | Research Assistant
[2]. 2013.7- 2014.3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 Institute of Chemistry | 访问学者 | Visiting Scholar
[3]. 2014.3- 2015.2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访问学者/博士后 | Visiting Scholar/Postdoctoral Researcher
[4]. 2015.3- 2020.9
美国芝加哥大学 | James Franck Institute | 博士后 |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5]. 2021.2- 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 Institute of Physics | 副教授 | Associate Professor
3.生物大分子的识别动力学及其局域微环境:
蛋白-蛋白,蛋白-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功能的基本过程(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调控和代谢等)以及治病机理(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等)至关重要。在这些动力学过程中,蛋白结构的变化过程直接影响着反应路径、结合速率、生成物稳定性等。这部分工作将为生物大分子的调控和修饰,以及先导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J. Phys. Chem. B, 2024,128,1884)
4.仿生材料的分子机理研究:
新型仿生材料的研发是近年来的热门领域,在医学、AI智能方面都有重要应用。稳态、瞬态光谱手段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材料性能的分子层面机理,进而为新型材料研发提供理论指导。(Matter,2020,2, 948;Nat. Chem.,2022,15,119; Cell Rep. Phys. Sci., 2023, 4, 101644; Macromolecules, 2023, 56, 5001)
张新星博士,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先后在德国洪堡大学Ernsting教授组(莱布尼茨奖得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Maroncelli教授组(洪堡奖、乔耳亨利海德勃莱奖得主),中科院化学所夏安东教授组(杰青)及美国芝加哥大学Tokmakoff教授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完成博士和博士后工作。长期致力于基于瞬态光谱的分子动力学研究及超快光学平台技术革新,主导搭建了宽光谱荧光上转换系统(FLUPS)以及宽时域脉冲升温二维红外系统,目前均为世界最优水平。其中申请人主导研制的FLUPS系统,各项指标均为世界最优水平,成果发表在国际科学仪器研制领域期刊,并由德国LIOP-TEC公司完成产业化。近年来,在超高时空高分辨技术、生物大分子识别、智能生物材料设计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在Nature Chemistry、Matter、Communications Biology、J. Phys. Chem. Lett.、Rev.Sci.Instrum.等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项原创成果被综述(Chemical Reviews, 2017, 117, 10826;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 2017, 375:86)和新闻媒体(News Break, Phys.org, U Chicago News等)大篇幅报道。参与申请及承担德国DFG基金项目、美国NIH R1基金项目。曾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Kharasch Travel奖、南开大学优秀博士生毕业论文奖。
研究方向:
一.瞬态二维红外光谱探测技术
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自组装、相分离动力学过程
三.生物分子的识别动力学及其局域微环境
四.仿生材料的分子机理及调控
招生信息:光学、光学信息工程
课题组为研究生提供充分的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机会,欢迎有理想、有追求的同学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