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学习经历:
1998.09-2002.06 吉林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士
2002.09-2007.06 吉林大学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 导师杜国同教授
2007.07-2009.07 北京大学 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纳电子学博士后 导师俞大鹏院士
交流经历:
2009.10-2010.01 比利时鲁汶大学 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 集成电路先进制程培训
工作经历:
2023.11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9.07-2023.10 大连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学课程:
医学部本科生课程《生物纳米电子学》(2020至今)
电信学部本科生课程《纳电子学基础》(2009-2019)
电信学部本科生课程《半导体薄膜技术基础》(2015)
电信学部本科生课程《光电技术》(2015)
电信学部本科生课程《半导体材料》(2009-2014)
电信学部研究生课程《纳电子器件物理》(2015-2018)
教学奖励:
2022年校级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8年学部TDK优秀教师奖
2015年校级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4年校级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2年学部优秀青年教师奖
学术任职: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元件分会理事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工艺分会理事
兴趣探索:
传感器、激光器、仿生学、机器人
学生培养:
致力于培养以兴趣为导向的拥有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团队协作能力的硕士研究生,欢迎来自控制、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学等学科专业的本科生读研。
研究内容:
学科交叉,软硬结合:基于仿生嗅觉和仿生触觉的智能传感器阵列模块的设计制造(硬件部分占比50%工作量),研究开发面向个体和群体的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的模拟仿真、路径规划、深度学习、模式识别、智能感知、仿生导航(软件部分占比50%工作量)。
研究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硅基集成电路与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芯片研究团队在唐祯安教授的创建和领导下,长期专注硅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微尺度传热物理与微尺度传感技术,扎根硅基集成电路与MEMS集成传感芯片领域,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具有超低功耗、超高精度的MCU微控制器集成芯片和网络路由交换芯片(张建伟教授)和具有超低功耗、超快响应的气味/气温/气压/气流MEMS微传感器集成芯片(余隽副教授汪家奇博士吴昊博士),积累了坚实的先进材料合成制造、材料物理化学性能计算、微纳结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CMOS-MEMS制程工艺融合、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构建的知识基础和技术储备,具备了向多种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的集成芯片与集成系统拓展创新的工程能力。在未来技术纷至沓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团队致力探索先进材料、传感致动、集成电路、神经形态、人工智能、类人感知、仿生机械、生物医学、医疗仪器的交叉融合。
张建伟教授 http://faculty.dlut.edu.cn/jwzhang/zh_CN/index.htm
余隽副教授 http://faculty.dlut.edu.cn/2006011015/zh_CN/index.htm
研究项目:
参与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2023.09-2027.09
参与部委纵向探索项目《MEMSXX芯片》,2022.06-2025.06
主持部委纵向探索项目《仿生XX导航II》,2022.09-2024.09
主持部委纵向探索项目《仿生XX导航I》,2021.10-2022.03
主持部委纵向探索项目《仿生XX激光II》,2018.10-2021.12
主持部委纵向探索项目《仿生XX激光I》,2017.08-2018.09
参与自然科学基金主任项目《基于单导耳脑电的睡眠分期新方法研究》81741137,2018
参与自然科学基金交流项目《半导体纳米异质结构的基础研究和集成传感器》61611530711,2017
参与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纳米线异质结构气体传感器》,2015.04-2018.03
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硅基纳米多级复合结构集成气体传感器》61131004,2012-2016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立方晶系氧化物半导体的深紫外发光器件》61107028,2012-2014
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氧化物稀磁半导体器件研究》2012-25,2012-2013
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氧化锌纳米结构的场致电子发射研究》50902004,2010-2012
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低温热能转换热光伏器件材料与器件研究》60676040,2007-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