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任职 : 《船舶力学》、《中国舰船研究》、《船舶》、《兵器装备工程学报》等刊物编委
性别: 男
毕业院校: 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 博士
所在单位: 船舶工程学院
学科: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办公地点: #2实验楼309室
联系方式: 84708453
电子邮箱: mhong@dlut.edu.cn
开通时间: ..
最后更新时间: ..
发布时间: 2020-10-15 点击次数:
这个话题很大,但对每个大学生都会遇到,需要面对的事情,这里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1.什么时候考虑这个问题,应该说大学入学就应该认真对待每门课程,取得好的成绩读研和不读都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如果学习成绩不行,读研也就不需要考虑了。
2.大学毕业后一定需要读研究生?本科、硕士、博士分别代表不同的专业学术和能力水平,不同的职业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不同层次的人才,那么需要怎样一个学位,就与学生的以后职业定位有关,当然也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有关。学生要给自己有个合适的定位,指导自己的学习目标,不可盲目从众。目前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所以选择人才时往往就门槛提得比较高,这也是当前的现实。获得高学位有可能选择的机会要多,但面临的风险也大,风险是投入了时间和消费,是不是能够获得学位或正常的时间获得学位,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极端的情况你30岁才获得学位,博士正常基本都是这个年纪了,35岁一般单位都不会要的,选择(跳槽)的机会没有多少。读学位是一种成本投入,也可以理解为风险投入,需要认识论证每个人投入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人们总是经历不断的考试,总是以考试失败被动进入社会,显然是不正常的,是社会不发达、人们观念不先进的体现。
3.什么形式读研,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免试攻读研究生,一种是考取研究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需要获得免试推荐的资格(俗称保研),考研就是参加研究生资格考试获得攻读研究生资格。
4.关于免试攻读研究生,各个学校都有相关的规则,大同小异,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其次是行为积分。一直以来的经验免试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综合分数相差非常小,所以,如果想获得这个资格必须从大学开始就认真对待每门课程,获得这个资格的学生也的确非常优秀。推免数量不同学校也是不同的,985的学校过去的几年基本在15%左右。
按照目前国家的政策,获得免试推荐的资格,就可以不用考试再次选择读研究生的学校、专业、导师,注意这里是再次选择,也有推免生之间再次竞争问题,也需要对自己对选择有个恰当的估计。但推免生应该说选择机会多,总得还是上台阶的,获得推免的学生整体是上移的。
5.关于考研,如果没有获得免试推荐的资格,个人认为还有必要去读研究生,前提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都适合,否则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考研更有确定恰当目标问题,免试推荐的学生考研之前将所谓高端学校、专业和老师名额挤占了很多,剩下留给考研的空间就很少了,所以,考研就要特别掂量自己的决策,决策的不对没有考就决定了成功的概率不大。比如高端学校推免收了80%的拟招生人数,那么考研的只能拼搏剩下的20%的名额,还需要知道,剩下20%名额导师不会有众望所归的“牛人”了,这就是“鸡头凤尾”规则了。
6.工科硕士研究生分两种:工程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工程型是最近几年推出的,目的是为更加工程,时间短、实践性强,学术型目标是更重视专业理论,前者适合形象思维强、情商高的,后者适合抽象思维强、智商高的。
学生报考是要注意两类的考试差别,考试方面学术型落榜可以往低端学校的学术型或工程型调剂,工程型落榜就没有调剂的机会了,今年就有一些考工程型的,由于对形式的估计偏颇,竞争异常激烈而落榜,调剂也没有机会,因为工程型考试数学是“数学一”,一般都是“数学二”,也就是工程型考得简单,自然会有影响。
大学毕业的选择是人生中的一个选择,与一生中所有选择一样,都是很重要的,遇到选择要充分考虑,认真斟酌决策,也不要过于优柔寡断,极度“思考”也是病态的表现。但决策确定后就义无反顾往前走,. . . .. .
正如前面所说到的这是个大话题,上面只是就几个问题谈谈个人想法,也许帮助启发需要决策的人思考,期望能对他们有所收益,正真走过这个阶段的人才会深深有所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