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任职 : 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性别:男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办公地点: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
联系方式:0411-84708869
电子邮箱:mjwang@dlut.edu.cn
聚合物熔体微尺度剪切黏度测量方法与黏度模型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12-08-20
发表刊物:机械工程学报
收录刊物:EI、PKU、ISTIC、CSCD、Scopus
卷号:48
期号:16
页面范围:21-29
ISSN号:0577-6686
关键字:聚合物熔体;入口修正;微通道;剪切黏度;黏度模型
摘要:研究微尺度效应下聚合物熔体黏度时,发现不同入口修正方法获得的剪切黏度随特征尺寸变化的规律不同,这对于聚合物微成型理论和技术尤为重要.采用直径分别为1 000μm、500μm、350μm的毛细管口模,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分别用零口模法和Bagley法两种入口修正方法,研究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短链支化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和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四种材料的剪切黏度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获得的PMMA和PS黏度随口模直径变化的规律相反,指出传统入口修正方法在测量微尺度黏度时存在局限.基于入口收敛流动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微尺度效应下压力影响的测量方法,并用该方法给出四种材料剪切黏度随口模直径变化的真实规律.试验剪切速度范围内,四种材料剪切黏度均随口模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平均变化幅度为9.9%~38.3%,并从分子结构角度揭示四种材料黏度变化程度不同的机理.基于黏度变化规律,采用唯象性方法建立适用于宏一微观尺度下的黏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理论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平均误差小于3.7%,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