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杰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学科:工业催化
办公地点:西部校区化工实验楼B321
联系方式:大连市高新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B321
电子邮箱:ajwang@dlut.edu.cn
扫描关注
以MCM-41为载体担载Ni-Mo硫化物制备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03-10-30
发表刊物: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收录刊物:Scopus、EI、CSCD
卷号:19
期号:5
页面范围:36-41
ISSN号:1001-8719
关键字:MCM-41;加氢脱硫催化剂;Ni-Mo
摘要:用全硅MCM-41担载Ni-Mo双金属活性组分制备了高活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二苯并噻吩(DBT)、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和高硫直馏柴油加氢脱硫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催化剂对DBT、4-MDBT、4,6-DMDBT和高硫直馏柴油(wS=2.83%)均具有很高的加氢脱硫活性.该系列催化剂的最佳Ni/Mo原子比为0.75,高于以γ-Al2O3作载体的传统Ni-Mo催化剂的最佳原子比.在DBT的加氢脱硫反应中,双组分催化剂低温下(<300℃)生成环己烷基苯(CHB)的选择性高于联苯(BP),与MoO3/MCM-41的产物分布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CHB的选择性显著下降,而生成苯和环己烷的选择性显著提高,说明裂解产物主要由CHB分解而得.由TPR谱图可知,Mo和Ni活性组分在表面存在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氢耗特征温度发生变化.在Ni/Mo原子比为0.75时,TPR谱上出现4个特征峰,说明Mo和Ni的配伍性和协同作用对于提高催化剂活性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