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任职 : 抗震所所长
性别:男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水利工程系
学科:水工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办公地点: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4号实验楼402室
联系方式:jianboli@dlut.edu.cn
电子邮箱:jianboli@dlut.edu.cn
点击次数:
招生年份:2023
招生类型:硕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学院:建设工程学部
招生专业:水工结构工程
招生专业备注:(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1岩土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2结构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3市政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J1智慧城市建造与管理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J2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503水工结构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一起划线。(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503水工结构工程专业按照01-04研究方向、05研究方向分别排序录取
招生专业简介:水工结构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大连理工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在水工结构工程领域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本学科点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从事大坝抗震研究,是我国最早开展大坝抗震研究的单位,完善并发展了水工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分析方法和模型试验技术。78年建立水工结构工程首批硕士点,81年首批博士点,8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90年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点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院士2人,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4人。拥有抗震试验大厅,包括水下地震模拟台、大型静动三轴仪、直剪仪、简单剪切仪、光纤分析仪、复杂荷载试验机以及地质雷达等一批重要的仪器设备,可以完成各种规模的结构抗震模型试验和结构现场监测和检测工作。本学科包括工程抗震研究所、水利水电研究所和防灾减灾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工程抗震实验室是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防灾减灾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水科学与水利工程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该学科始终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和工程建设,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又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大专项、重点基金、科技支撑计划、973和863等重大研究课题以及核电、水电、风电、港口、桥梁、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以及海洋工程结构等领域的重要科研课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几十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工程结构灾变机理与安全评价;高坝抗震理论和模型试验技术,土工建筑物抗震及风险评价理论与材料工程特性研究;水工、港工及海洋结构物的损伤检测与健康诊断;结构抗震理论与控制研究;海岸、近海与海洋工程破坏机理及安全性研究。研究特色在于:既重视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重视学科发展的前沿,又重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081503水工结构工程学科的学术型硕士招生共分5个研究方向,其中工程抗震研究所负责01-04研究方向,主要指导教师有林皋、孔宪京、陈健云、邹德高、迟世春、李昕、刘君、王国新、胡志强、肖诗云、柳春光、冯新、李建波、徐斌、范书立、贾宇峰、于龙、徐强、刘俊、刘京茂、赵海盛、封晓伟、唐冲、庞锐、陈楷、韩旭、韩聪聪、王文华等;水工研究所负责05研究方向,主要指导教师有李俊杰、宿晓辉、康飞、唐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