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兰忠

Paper Publications

倾斜超疏水管外滴状冷凝液滴特性的可视化
  • Hits:
  • Indexed by:

    期刊论文

  • First Author:

    马学虎

  • Correspondence Author:

    Ma, Xuehu(xuehuma@dlut.edu.cn)

  • Co-author:

    罗莎,杜宾港,吴羽隆,兰忠,郝婷婷,刘旭,王凯

  • Date of Publication:

    2017-01-01

  • Journal:

    科学通报

  • Included Journals:

    EI、CSCD

  • Document Type:

    J

  • Volume:

    62

  • Issue:

    10

  • Page Number:

    1082-1089

  • ISSN No.:

    0023-074X

  • Key Words:

    滴状冷凝; 超疏水表面; 不凝气; 倾斜角; 接触角滞后; 脱落直径; 冲刷周期

  • Abstract:

    含不凝气的混合蒸汽冷凝广泛存在于化工、石油、电力和海水淡化等领域. 在空气环境下超疏水表面具有较大的接触角, 有可能实现冷凝强化传热的目的.
       但在纯蒸汽冷凝环境中, 液滴会完全润湿超疏水表面的微纳结构, 使表面的超疏水性失效. 而在含不凝气的混合蒸汽冷凝过程中,
       若不凝气充满超疏水表面的微纳结构, 液滴呈Cassie或过渡态润湿模式, 保持或部分保持表面的超疏水特性. 对于倾斜表面,
       冷凝液滴的脱落直径和冲刷周期都会发生变化, 进而影响冷凝传热. 因此, 深入认识混合蒸汽在不同倾斜角的超疏水竖管表面上的冷凝特性,
       分析液滴的运动特性, 对探究冷凝机理和研发先进强化传热技术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氧化刻蚀-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紫铜管超疏水表面,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倾斜角度时混合蒸汽冷凝过程中液滴的接触角滞后、临界脱落直径以及冲刷周期, 并与纯蒸汽、疏水表面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在铜管顶部(沿铜管圆周方向), 超疏水表面冷凝时接触角滞后小于疏水表面, 而在铜管中部和底部超疏水表面的接触角滞后则较大; 在超疏水表面条件下,
       液滴的脱落直径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冷凝液对超疏水表面的冲刷周期均大于疏水表面, 且随着倾斜角增加, 冲刷周期略有减小.

Pre One:接触角滞后对组合表面液滴运动的影响

Next One:Theoretical Study On Aggregation Of Nuclei-containing Gas Ph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