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position: Home >> Enrollment Information

Hits:

Year of Admission:2023

Admission Type:Master Degree Candidate

Department: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pecialized Courses:材料科学与工程

Admissions Professional Note:本单位内按当前专业划线。本单位内按当前专业排序录取

Brief Introduction Of Major Of Admissions:本学科点最早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第一批获准设立的硕士点,1984年和1993年材料加工工程与材料学专业被批准为博士点。199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现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连接技术、高分子材料和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4个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200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
目前,本学科点拥有1个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2个辽宁省技术研究中心。下设大连理工大学材料测试分析中心,现有高分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DSC差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X射线光谱仪、超导强磁场等先进检测分析设备。2006年获批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
本学科形成了等离子体与载能束材料表面改性、绿色连接技术与装备、有色合金电磁铸造、太阳能光伏材料、材料设计与应用、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等重点研究方向。 “高导电铝合金材料”被列为“西气东输”和“三峡工程”指定产品。“材料电磁加工技术”成果鉴定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参与研制的新型高导高强接触线已应用于京-沪高铁。“低铬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材料”产品列入国家行业标准,并在国内石化企业推广应用。激光-氩弧镁合金焊接技术在国内建立多家产业化基地。开发的冶金法多晶硅制备技术,被国内多家企业应用,冶金法多晶硅产品被列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并获批建立太阳能光伏系统示范基地。作为首席单位承担973项目“核主泵的制造关键科学问题”,为核电产品制造提供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等离子体与载能束材料表面改性
本研究方向立足国际学科发展前沿,针对核电、航空航天、舰船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的需求,研究开发关键零部件的先进表面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等离子体基低温表面改性理论、工艺方法及应用研究,新型等离子体增强物理、化学气相沉积原理及技术研究,基于载能束改性与脉冲功率技术的表面改性及冲击加工新技术,工程表面无损检测与评价新原理及服役过程的性能实时测控技术。
2、绿色连接技术与装备
本研究方向面向国家重大工程以及国际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对绿色焊接与连接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及装备需求,开展以下研究:激光诱导增强电弧绿色焊接理论、技术及装备研究;高效活性焊接理论、技术及焊接材料研究;高能束/胶接复合连接理论、技术研究;环境友好焊接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异质材料连接界面设计及表面防护技术研究。
3、有色合金及其物理场成型技术
研究材料凝固和加工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的传输与控制,探索高性能材料的高效、绿色制备新技术;将电磁场、超声场等外场用于材料研究和制备过程中,获得高性能的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高熵合金;研究外场干扰下的金属合金晶体生长原位可视化;研究材料复合新技术,制备超轻多孔金属材料、层状复合材料以及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研究高纯材料制备新技术,为信息领域、输变电和高速铁路等提供高纯铝合金和铜合金。
4、太阳能光伏材料
围绕太阳能光伏领域所需硅材料及其制备过程中核心辅材展开,主要从事以多晶硅为代表的光伏材料、热场材料、涂层材料、电极材料的基础科学及应用研究,包括高纯硅材料的制备机理、杂质在硅中的微观运动迁移机制及去除行为研究、熔炼凝固热场模拟及所需热场材料的性能研究,熔炼坩埚涂层和电极材料的性能特性研究等。
5、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材料的加工过程,如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模拟优化加工工艺参数以及加工设备的结构参数等。包括宏观的温度场、流场、应力场、溶质场、电磁场等,介观的晶粒形核生长等,微观的分子动力学及第一性原理等模拟计算;以及连铸过程在线监控及可视化、智能化控制集成技术。
6、材料强度及可靠性
本方向针对重要工程装备及零部件的强度设计及服役可靠性,研究服役环境、介质与工程装备及零部件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性能演化的规律,在材料形变及损伤行为、强度设计、服役可靠性等形成有特色的学术方向,并实现工程应用。主要包括:材料强度及形变行为;高温构件及材料的蠕变、疲劳、断裂及寿命预测;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失效分析及可靠性评估。
7、材料设计与应用
从原子尺度研究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准则,基于前期提出的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并与材料计算学相结合,指导工程合金、多元功能材料、太阳能源材料和氢能源材料的开发,形成国际知名研究方向,实现新材料产业化推广。本研究方向涉及磁性材料、压电材料、电磁屏蔽材料、高温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形状记忆材料、隐身与吸波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功能材料的制备、组织与结构的表征、功能特性的评价以及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深入研究和发展功能材料的新思想、新设计和新工艺,探索新材料的加工制备理论、方法及其组织与性能控制原理与技术。以等离子体气相法为核心技术,制备金属、合金、石墨烯、硅纳米片、碳化钨、氮化物、氧化物等纳米粉体及其“核/壳”型复合材料,发展粉体表面改性及相关技术,实现纳米材料的功能化与产业化。

Pre One:202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