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学科:应用化学
电子邮箱:cliu@dlut.edu.cn
点击次数:
招生年份:2023
招生类型:硕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学院:化工学院
招生专业:精细化工
招生专业备注:(主校区)化工学院081704应用化学专业与(主校区)化工学院0817Z3精细化工专业一起划线。本单位内按当前专业排序录取
招生专业简介:本专业由著名染料化学家侯毓汾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创建,八十年代初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点,也是全国唯一的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学科,随后国家统一将精细化工调整为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在2001和2007年两次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该学科均总分第一名。2012年后以精细化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一直名列全国前茅。
1989年国家计委批准在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建设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实验室在2009年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全国化工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次进入优秀实验室行列。2013年,实验室在荧光染料识别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依托实验室组建的“染料分子功能调控” 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14年,实验室再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化工领域唯一的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基团功能强化的新型反应性染料创制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20年“血液细胞荧光成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目前本专业导师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共6项。2021年获批教育部“智能材料化工前沿科学中心”。
如今,精细化工研究生专业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科技部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智能材料化工前沿科学中心”,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自主创新,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培养,以高水平人才培养服务创新驱动战略,以国际视野推进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引领精细化工领域的科学创新、支撑服务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本专业以理工融合、学科交叉为特色,以精细化工和产品工程为龙头,已经从传统的化工领域拓展到智能分子工程、智能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力争为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做出更多更大贡献。精细化工研究生专业具体围绕染料及其光化学、精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清洁制备技术等方向,已经成为本领域现代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5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级杰出人才8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9人。建有“染料分子功能调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仿生识别与荧光传感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精细化工学科”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超分子化学与催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获批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有“光转化功能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仿生识别与荧光传感” 和“小分子活化与仿生催化”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 “辽宁省精细化工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本学科依托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具有2.5万平方米的集中空间,拥有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600M全数字化超导核磁共振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测量平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30万元以上的先进仪器设备200余台套,总价值超两亿元;建有精细化工公共测试平台、生物分子荧光探针与分子检测可视化平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光解水制氢平台、精细化工先进合成与催化平台,以及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平台和数码喷墨染料中试示范平台,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专管公用,为开展精细化学品的高功能化、绿色化和清洁化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开展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