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瑶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毕业院校:京都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土木工程系

学科:结构工程

办公地点:综合试验4号楼329

联系方式:cuiyao@dlut.edu.cn

电子邮箱:cuiyao@dlut.edu.cn

扫描关注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招生信息

点击次数:

招生年份:2023

招生类型:硕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学院:建设工程学部

招生专业: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

招生专业备注:(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1岩土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2结构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3市政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J1智慧城市建造与管理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J2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503水工结构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一起划线。本单位内按当前专业排序录取

招生专业简介: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专业设置在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学科下,该学科是为适应综合防灾减灾的国家需求、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需求而产生并设置的。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学科由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一级学科交叉共建,共享相关学科的优秀师资力量和各类实验资源,依托于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同时依托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学科的管理仿真平台等资源,满足基础科研以及多种工程防灾、应急管理技术的研发与管理机制、政策的研制。
本学科以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需求为导向,针对工程防灾、信息、管理等学科交叉的关键问题开展相关的建设与科学研究等工作。促进防灾减灾向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为防灾韧性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从底层基本单元的防灾韧性设计、到面向公众的可操作性服务平台,再到政府制定与推行防灾应急管理政策的依据,提升我国在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方向上的原始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交叉学科研究内容和方向包括:(1)城乡区域地震韧性抗震体系;(2)智能化地质灾害防管控体系;(3)防洪抗旱智慧监测、预测和决策体系;(4)海洋工程预警预报系统和防灾体系;(5)融合智慧技术的防灾优化运行管理体系。
1、优秀生有机会获得国外名校联合培养、推荐攻博;
2、有大量工程实践与大型相关企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