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次数:
招生年份:2023
招生类型:硕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学院:物理学院
招生专业:凝聚态物理
招生专业备注:(主校区)物理学院0702物理学一级学科一起划线。本单位内按当前专业排序录取
招生专业简介:凝聚态物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凝聚态物质的结构、成分与其物理性能之间的关联,揭示其内在的物理规律。凝聚态物理学涉及几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物质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重要物理基础。凝聚态物理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关系密切,如纳米科技、量子科技、微电子、自旋电子、能源技术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专业教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国家级、省部级、大连市各级人才计划入选者超过 25 人次,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本专业以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http://mmlab.dlut.edu.cn/)为研究平台,开展以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为背景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实验上,利用离子束、电子束、激光束和低温等离子体等先进的载能束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性质的功能薄膜材料、对材料进行改性及开展器件制造,探究薄膜材料和器件的微观机制和性能调控,研发新型功能薄膜材料和器件并探索其应用;理论上,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群,开展不同维度、化学成分、和外界条件下新型材料的模拟与设计。此外,本专业与国内军工、核电、航空航天和知名高科技企业,以及美国、德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家的科研单位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
本专业旨在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Science Advances、Phys. Rev. Lett.、Physical Review B、Appl. Phys. Lett.、Adv. Mater.、Nano Lett.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大量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毕业生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
本专业主要的研究领域为:(1)计算凝聚态物理(包括:凝聚态物质的原子结构与新相、能带结构与电输运特性、力学和热学性质,新材料设计,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质等);(2)量子材料与器件(包括:低维量子材料的生长与表征、自旋电子学、低维量子材料与器件的物性探测与调控、低功耗高速度信息存储与计算器件物理等);(3)光电能源材料物理(包含: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发光材料、超级电容器等);(4)表面与薄膜物理(包含:低维凝聚态物性、薄膜生长机制、功能薄膜的合成与表征、载能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第三代半导体薄膜、气敏传感器等);(5)核材料与辐照效应(包含:材料辐照效应机理、新型抗辐照材料、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赵纪军*、张庆瑜*、边继明*、苏艳*、蒋雪*、周思*、王译*、高峻峰*、张慧敏*、黄绍松*、王园园*、柳洪盛*、魏一*、姜雪宁、马春雨、张炳烨、高威帷、秦福文、刘立钊、王小风、郭宇、Park Sungjin等。
(注:标“*”者为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