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化工学院副院长
性别:女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学科:膜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艺. 功能材料化学与化工
办公地点:西校区化工综合楼A201
联系方式:lilin121@dlut.edu.cn
电子邮箱:lilin121@dlut.edu.cn
CO2捕集炭膜的前驱体结构设计及性能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17-10-10
发表刊物: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收录刊物:SCIE、EI、CSCD、Scopus
卷号:38
期号:10
页面范围:1850-1856
ISSN号:0251-0790
关键字:炭膜;气体分离;前驱体结构;自由体积;聚酰亚胺
摘要: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刚性、 高自由体积的聚酰亚胺炭膜前驱体,并制备了炭膜.采用热重分析(TG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研究了不同聚酰亚胺前驱体的热分解特性及在热解炭化过程中化学结构、 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测试了所制备炭膜的气体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前驱体的自由体积分数显著影响炭膜的气体分离性能;聚合物结构越具刚性,自由体积越大,所得炭膜结构越疏松,极微孔道尺寸越大,越有利于气体分子在炭膜极微孔道中的渗透、扩散与传输.其中,刚性大体积基团芴基、酚酞cardo基团和六氟异丙基的引入能有效破坏分子链间的堆积,提高聚合物的自由体积,所形成炭膜的结构较疏松,均表现出优异的气体渗透性和分离选择性,超越了Robeson上限,解决了传统炭膜气体渗透性能低的问题.特别是采用羟基官能化聚酰亚胺前驱体制备的炭膜在保持较高气体分离选择性的同时,CO2气体的渗透性高达24770 Barrer(1 Barrer≈75×10-18 m2·s-1·Pa-1),可实现对CO2的有效分离和捕集,展现出良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