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任职 : AI+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性别:男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软件学院、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
学科:软件工程
办公地点:综合楼311
电子邮箱:hanliu@dlut.edu.cn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个人简介:
刘晗,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12年、2018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保送、硕博连读),2018年至2020年于香港理工大学展开博士后研究,2020年加入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任副教授(特评会),2023年任博士生导师(破格)。已发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CCF A、B类等各类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包括TKDE(CCF A)、NeurIPS(CCF A)、KDD(CCF A)、ACL(CCF A)、AAAI(CCF A)、IJCAI(CCF A)、SIGIR(CCF A)、WWW(CCF A)、CVPR(CCF A)、MM(CCF A)等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一系列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级纵向3项,省部级纵向2项,其他科研项目10余项,负责经费千万余元,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某科委创新特区、某部委慧眼行动、教育部春晖计划、辽宁省实验室科技攻关项目、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人才培育计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作为骨干参与其他国家级纵向项目多项(含科技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青年科学家)1项)。教学方面,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垂直领域大模型和智能体的算法研究工作,致力于把提出的算法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决策、机器人等各个应用落地场景。
围绕垂直领域大模型和智能体领域,重点聚焦其中的关键技术与关键瓶颈,针对下述方向展开深入探索:
— 关键技术:大模型高效微调、压缩、后训练、幻觉等,智能体构建、记忆、规划、协同等
— 数据瓶颈:大模型与智能体自主调优与进化,大/小模型协同,小/零样本学习等
— 安全瓶颈:对抗样本,安全对齐,后门攻击,越狱攻击等
— 交叉瓶颈:软硬件全栈国产化,端侧大模型在化工、医疗、船务、教育、金融等领域的交叉与落地应用等
奖励奖项:
[1] 2025年 小米青年学者
[2] 2025年 华为布道师
[3] 2024年 CCF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4] 2023年 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栋梁之师
[5] 2023年 ACM中国学术新星(大连分区)
[6] 2022年 字节跳动安全AI挑战赛(对抗文本训练攻击赛道)全国冠军
[7] 2022年 华为昇腾AI创新大赛 赛区金奖
[8] 2021年 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人才培育计划
[9] 2020年 大连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
[10] 2019年 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博士专才库计划
学术兼职:
领域主席或程序委员:NeurIPS、ICML、ICLR、KDD、AAAI、IJCAI、ACL、EMNLP、NAACL、CVPR、ICCV、ECCV、MM
审稿人:TPAMI、TKDE、AI、TNNLS、TOIT、TITS、PR、INS、NN、KBS
客座编委:Applied Sciences、IJDSN
专委会委员/会议主席:CAAI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CAAI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可视化与认知计算专委会委员、MLNLP会议宣传主席、VALSE执行领域主席
招生需求:
组内学术氛围浓厚,设备一流,经费充足!常年招收有志于投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前沿领域科学研究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有意者请发送简历至hanliu@dlut.edu.cn,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