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进萍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点击次数:
招生年份:2021
招生类型:硕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学院:建设工程学部
招生专业:结构工程
招生专业备注:(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1岩土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2结构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3市政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J1智慧城市建造与管理专业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5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一起划线。(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1402结构工程专业按照01-02研究方向、03-04研究方向、05研究方向、06-08研究方向分别排序录取
招生专业简介:结构工程学科点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学科。该专业于1978年和1984年分别被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的一级学科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本硕士点包括结构工程研究所、智能结构系统研究所、结构监控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结构诊治研究所。结构工程实验室为“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
本学科点具有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师5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欧进萍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李宏男教授、伊廷华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李钢教授、伊廷华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1人(陈廷国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伊廷华教授、李钢教授),教授23人,博导33人,副教授24人。该学科研究方向特色显著,试验设备先进。本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活跃,已与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共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近五年来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等发表论文百余篇。鉴于本学科及本学科学者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及学术影响力,有2位教授分别担任国际结构控制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副主席(欧进萍院士、李宏男教授),1名教授担任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执行理事、国际结构智能健康监测学会(ISHMII)执行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欧进萍院士),1名教授应邀担任国际期刊《Struct. Monit. Maint.》主编(李宏男教授)。
结构监控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包括:(1)工程结构抗多灾害设计理论及减振控制;(2)大型复杂结构健康监测理论与应用;(3)工程结构抗震韧性设计理论;(4)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5)智能材料与结构。
1、按照一级学科(群)土木水利工程类统一划线,进入复试后根据考生报考志愿分别排序录取至各研究所;01-02方向为结构工程研究所,03-04方向为智能结构系统研究所,05方向为工程力学研究所,06-08方向为结构监控研究所、结构诊治研究所。
结构监控研究所指导教师:
李宏男,李钢,霍林生,任亮,唐福建,李超,付兴
结构诊治研究所指导教师:
伊廷华,曲春绪,林世镔,杨东辉、伊晓东
*土木水利工程类专业包括: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
2、优秀生有机会获得国外名校联合培养、推荐攻博;
3、有大量工程实践与大型相关企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