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环境学院
学科: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办公地点:环境学院B617室
联系方式:0411-84706250
电子邮箱:qyy@dlut.edu.cn
微生物还原Se(Ⅵ)和Se(Ⅳ)合成SeNPs机理研究新进展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17-01-01
发表刊物: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收录刊物:Scopus、CSCD
卷号:23
期号:3
页面范围:579-585
关键字:硒; 微生物; 硒酸盐还原酶; 酶促还原; 纳米硒
摘要:硒(Se)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微生物在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能够通过同化还原、异化还原等途径将Se(VI)和Se(IV)还原为硒纳米粒子(SeNPs).
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知的能够还原Se(VI)和Se(IV)的微生物资源及其还原机理,并总结了在硒化合物转运、
SeNPs尺寸控制和稳定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和酶.
微生物对Se(VI)的还原主要通过硒酸盐还原酶实现,而对Se(IV)的还原则通过包括亚硫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硫
氧还蛋白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等多种酶促还原途径、非酶促还原途径以及作为电子受体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来实现.
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和酶在Se(VI)和Se(IV)的跨膜转运、
SeNPs的尺寸控制、稳定及外排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控制着硒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也会对SeNPs进行修饰从而改变SeNPs的物理化学
性质,影响硒在环境中的归趋.
今后仍需要不断开发新的能够代谢硒化合物的微生物资源,并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种组学手段对微生物转化硒化合物的关键基因和调控系统等进
行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