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学科:应用化学. 精细化工

办公地点: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部校区化工实验楼E-304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凌工路2号,大连 116024

联系方式:Tel:0411-84986246

电子邮箱:ze.yu@dlut.edu.cn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个人简介

于泽,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瑞典皇家工学院(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无机化学专业。博士期间主要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液体电解质的研究,导师为Lars Kloo教授。之后分别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导师:程一兵院士和Udo Bach教授)和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导师:孙立成院士)课题组做博士后。自2016年以来,主要研究方向为钙钛矿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包括功能化有机铵盐、空穴传输材料和电解质材料等。目前,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IF > 10 的论文23 篇,中科院一区论文15 篇),其中包括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 ACS Energy LettersEnergy Environ. Sci.Sci. China Chem.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目前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讲授《无机化学》、《普通化学》和《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入门》课程。

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52161145408,用于高效稳定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掺杂空穴传输材料研究,2022.012024.12,200 万元,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975038,新型酞菁铜类空穴传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2020.012023.12,65 万元,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606039,无机空穴传输材料碘化亚铜的新型制备方法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2017.012019.12,20 万元,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第55批,2014M551093,无机空穴传输材料在平板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2014.062016.06,5 万元,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51661135021,基于功能化空穴传输材料的高效稳定的钙钛矿电池的研究,2017.012020.12,266 万元,已结题,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二)。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能源的光电转换材料”重大研究计划,91233201,含有新型氧化还原对电解质的高效太阳能电池设计与制备,2013.012016.12,300 万,已结题,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二)。

人才培养

培养博士生 2 人(含苏丹籍1人),硕士生 15人;指导在读博士生5人,硕士生10人。

学生获奖情况:

1. 2021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芮海龙,硕士研究生;

2. 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刘美希,硕士研究生;

3. 2017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蒋晓庆,博士研究生;

4. 2024学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杨海心,本科生(本硕贯通);

5. 2024学年奥首卓越奖学金,戴守业,硕士研究生;

6. 2021年度侯毓汾奖学金,芮海龙,硕士研究生。

7. 辽宁省2019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蒋晓庆,博士研究生;

8. 辽宁省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胡茂伟,硕士研究生;

9. 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蒋晓庆,博士研究生;

10. 2021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芮海龙,硕士研究生;

11. 2024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本科学位论文,吕峥,本科生;

12. 2024年“优秀研究生”,戴守业,硕士研究生;

13. 2023年“优秀研究生”,陈雨龙,硕士研究生;

14. 2024年度“优秀团员”,刘美希,硕士研究生;

15. 2024年“优秀三好学生”,杨海心,本科生(本研贯通)。

代表性论文

方向一:功能化有机铵盐

1. Dongfang Xu, Huaiman Cao, Zihao Fan, Baihui Wang, Yongzhe Li, Rui Sun, Yong Li, Jieke Tan, Hongjie Lei, Yuwei Duan, Hongtao Bian, Ze Yu,* and Zhike Liu*. A Triphenylamine-Functionalized Co-Assembly Material for Record Efficiency Inverted Cs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02221 (VIP Paper).

toc2.jpg

2. Huaiman Cao, Tianshu Li, Liangyu Zhao, Yue Qiang, Xufan Zheng, Shouye Dai, Yulong Chen, Yong Zhu, Liang Zhao, Rui Cai, Zhiguang Sun, Fei Li, Yingguo Yang, Lijun Zhang*, Hin-Lap Yip*, and Ze Yu*. Triphenylamine-Based Hole-Transporting Ligands for 2D/3D FA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CS Energy. Lett. 2025, 10, 2017-2025.

TOC.jpg

方向二:电解质材料

3. Hailong Rui, Junyu Shen, Ze Yu*, Lihua Li, Hognxian Han, and Licheng Sun*. Stabl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Based on Copper(II/I) Redox Mediators Bearing a Pentadentate Ligand.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6156–16163 (VIP Paper).

toc1.jpg

方向三:金属酞菁/萘菁空穴传输材料

4. Xiaoqing Jiang, Dongping Wang, Ze Yu*, Wanying Ma, Hai-Bei Li, Xichuan Yang, Feng Liu*, Anders Hagfeldt and Licheng Sun*.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Copper Phthalocyanines: A Strategy in Developing Dopant-Free 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and Ambient-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 Energy Mater. 2019, 9, 1803287.

TOC.jpg

5. Yue Qiang, Huaiman Cao, Yuzhen Pan, Yi Chi, Liangyu Zhao, Yingguo Yang*, Hai-Bei Li, Yan Gao, Licheng Sun, and Ze Yu*. Copper naphthalocyanine-based hole-transport material for highperformance and thermally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Sci. China Chem. 2024, 67, 2701–2709 (Front Cover).

TOC-2.jpg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