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Professor
性别:男
毕业院校:丹麦技术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化学学院
学科: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 精细化工
办公地点:主校区海映楼B408
联系方式:0411-84709069
电子邮箱:nanzhu@dlut.edu.cn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可穿戴电化学传感... >> 招生信息点击次数:
招生年份:2019
招生类型:硕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学院:化工学院
招生专业:分析化学
招生专业备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统一划线,分专业排序录取。与盘锦校区相同学科统一划线,分校区录取。
招生专业简介:该硕士点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9名;教师中有9 人具有博士学位;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委托课题。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1、 稀土荧光生物探针与时间分辨荧光生物检测新技术:不同于有机荧光化合物,稀土荧光配合物具有超长的荧光寿命,基于该特征的时间分辨荧光生化分析技术可非常有效地消除复杂生物样品中强背景荧光对测定的干扰,使得荧光测定的灵敏度得以极大地提高。作为时间分辨荧光生化分析技术的关键前提之一,稀土荧光生物探针的研制在新方法与技术平台的建立、新应用领域的开拓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致力于(1)研制各种生理活性小分子及离子特异性识别稀土配合物荧光探针、生物标记用强荧光性稀土配合物荧光探针以及生物标记与生物传感型纳米稀土荧光探针,以期建立高灵敏度的生理活性组分及生物标志物的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新方法,为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进步提供有用的分析检测手段;(2)时间分辨荧光检测与成像技术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3)时间分辨荧光-磁共振双模式生物成像探针的研制及其在癌细胞的靶向示踪和生物活性分子特异性识别传感中的应用研究;(4)基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可光致-电致双信号发光模式探针及其在生理活性小分子检测方面的研究工作。
2、电化学及光电化学分析:(1)侧重于制备生物相容性好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光电功能材料,构建生物仿生界面、研究界面上生物分子的电化学行为;发展电化学和光电分析方法,探讨电化学/光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重大疾病早期诊断、脑神经化学物质活体在线/原位监测方面的应用; (2)生物燃料电池;(3)选择合适的离子载体,利用待测物种扩散通过聚合物膜产生的动态电势差,设计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相关传感器件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在线、快速、高灵敏度检测;(4)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研究;(5)基于碳基柔性材料的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
3、通过理性的分子设计,改善并筛选具有优良光物理光化学性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用于氧传感、光动力治疗和上转换等领域,结合理论计算阐明其基本化学结构与吸收波长、激发态寿命和量子产率等分子光物理性质间的内在关系,并开展相关应用的基础研究。
4、表面增强光谱学增强机理及其应用研究:利用表面增强光谱技术,包括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面增强磷光等,针对环境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增强机理开展新型光谱分析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工作。
5、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检测方法研究:(1)采用多种分析方法考察环境中天然有机物与无机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并研究其对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的影响。(2)利用纳米制备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建立可对痕量及超痕量污染物进行高灵敏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现场快速检测,为其现场监控提供可靠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