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有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电气工程学院

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办公地点:电气工程学院(海映楼),409室

联系方式:chenxy@dlut.edu.cn

电子邮箱:chenxy@dlut.edu.cn

扫描关注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大连理工大学 陈... >> 教师博客

游泳变施救

发布时间:2021-01-08   点击次数:

游泳变施救

2020年9月6日  陈希有


今天是星期日。下午三点从家出发去小付家庄游泳,天气渐凉,适宜游泳的天气不多了。这是来大连后第一次去这个地方游泳,不过早就在新闻中得知,改造后的小付家庄环境很美,新闻里还特别介绍了这里的松软沙滩。

下海不远后回头瞭望,小付家庄的海岸正靠着青山。当时正有乌云压在山头,不但没有遮住阳光,阳光反而从西面映照在乌云上,使乌云更加凝重,青山更加翠绿。半山中的停车场,既是观景台,也是被观的景。

再向海中看去,成群的海鸥纷纷向海面俯冲,在浪花中捉来小鱼虾。海水已开始退潮,海水拍打礁石,溅起鱼虾。海鸥眼疾嘴快,饱食美味海鲜。所以退潮时,有礁石的地方海鸥特别多。在水中可以自由飞速游动的鱼虾,竟然成为根本不能潜水的海鸥腹中餐,越过陆地,直接在天空与大海之间建立了生物链。大自然真是神奇。

下海后发现,这里算不上是游泳的好地方,因为脚下礁石太多,尖锐又光滑,行走不稳、游泳更险,腿脚很容易被礁石划破。但这里却是浮潜的好地方。不少浮潜爱好者全副武装,潜入并不算深的海中,捉到不少贝类、蟹类等海鲜,用于娱乐,也用于美食。

我刚刚游到深度可以站立的地方,边踩水边观望附近的一对父子,他们正开心地从礁石上拾取各种小动物,海红、海蛎子、海蚬子等,突然,身后传来求助声,“帮帮我、帮帮我、拉我一把……。”回头一看,一浮潜者身穿黑色浮潜装,身边还漂着一只白桶,用来盛浮潜的收获,距我大约20米远。起初以为要我帮他打捞什么海物,他可能有重大发现,或逮住一条大鱼等,一人力气不够大。但见他神色慌张,胡乱打水,才知道有危险情况发生。我立即朝他游去,很快到他身旁。然后迅速把我随身带着的用汽车轮胎制作的黑色游泳圈抛给他,想让他抓住轮胎稳定一下,休息一会。可是,他不能抓稳轮胎,他和轮胎直翻滚,根本不能趴在轮胎上,一阵手忙脚乱。不一会,用来牵住轮胎的绳子就把他和轮胎缠在了一起,可绳子的另一头正系在我的腰间,情况非常不妙,有被拖入海底的可能。我努力把稳轮胎,不让轮胎翻滚,然后再使他抓住轮胎,帮他纠正一下姿势,这下总算稳住了。但他不会俯卧在轮胎上,只会脸朝上,海浪一来,这是很危险,容易呛水。幸好,当日没有大浪,虽有较多细浪,但都被我和轮胎挡住了,这才没有拍到他的脸。

看样子他并不善于游泳,只是乐于在不深的地方潜下去捉海鲜。我需要继续努力,将他朝岸边推送。他身穿的黑色浮潜服装,由于充气或者别的原因,很粗壮,显然是用来增加浮力。这样粗壮的男子汉,身体横在前进的方向上,推起来干用力不见移动。只好再帮他把身体慢慢顺过来,减小阻力,这才可以推动了。但我一个人的力量,推起来仍然很慢,他的姿势还影响我用力,但毕竟可以向岸边移动,走上正道了。稳定之后开始交谈,他说不知怎的,不知不觉就到了海的深处,回头一看,离岸边很远了,双脚够不着海底,更不幸的是又被海蜇咬了一口,心里就更慌了。他昨天还来过这个地方,没感觉有危险。以前他常去夏家河子浮潜。嗷,这就大概明白了,夏家河子海水很浅,不会游泳也可以下海很远。他是乐于在较浅的水域浮潜,但不善于在较深的海里游泳。

       他两眼始终朝向天空,看不到岸,我不断地安慰他,岸越来越近了,顺风又顺浪。看他稳定了,也没有太大危险了,一颗紧张的心开始放松了。我提醒自己要均匀用力,不要太着急。如果力气用尽,万一有了情况就危险了。在我均匀推动和不断安慰下,大约一刻钟时间,我可以看到脚下的礁石,海水已经不深了,于是我试着站了起来。过一会,他看我可以站立了,随后也站了起来。但由于刚才的惊吓和挣扎,站立不稳,跌跌晃晃,总算平安走到了岸边。他说他还有几个同伴,都在不远的帐篷里,让我过去,以表谢意。我说不用谢了,我刚好在你身边,又刚好带着这个可以救人的轮胎做的游泳圈,刚下海正好有力气。说完,我又下海继续游泳,把刚才耽误的活动补回来。游出很远回头瞭望,见他还在岸边看着我,等待着......。

       磕磕绊绊地游了不长时间,我就上岸了,脚下竟是滑滑的礁石,不能放松地游。他见我上岸,又来见我,希望留下我的电话。我简单地回答,不必多想,以后下海注意安全,量力而行,今天算你运气好。然后彼此握手告别。

       回到家里,不禁想起一件旧事。1982年7月,与临时同寝的室友黄金云等,到松花江下水寻乐,他们随身还带了可以充气的床。下水不久,我就自不量力地离开了充气床。江水可不是好玩的,快速流淌,一会儿就把我向下游冲出好远,直奔铁路大桥桥墩,那里有危险的漩涡。紧急求救,幸好同伴听到求救声。不愧是南方同学,十分善水性。他们让我抓住充气床,硬是把我逆水拖到安全地方,想起来真有些后怕。毕业后各奔东西,再没相见,也失去了联系。我一直没有机会感谢这两位救我于危险中的临时室友,但联系今天发生的事,这不正是这种救人于危险中精神的传递吗?我用今天的行动呼应了1982年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