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  登录  English 
安永辉
点赞: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任职 : 大跨拱桥关键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86-02-26

毕业院校: 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 博士

所在单位: 土木工程系

学科: 结构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电子邮箱: anyh@dlut.edu.cn

手机版

访问量:

开通时间: ..

最后更新时间: ..

当前位置: 安永辉 >> 招生信息

点击次数:

招生年份: 2023

招生类型: 硕士研究生招生

招生学院: 建设工程学部

招生专业: 土木工程

招生专业备注: (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08方向单独划线;(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02方向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03方向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05方向与(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06方向一起划线;(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04方向单独划线;(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09方向单独划线;(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07方向单独划线;(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10方向单独划线;(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01方向单独划线;(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11方向单独划线。(主校区)建设工程学部085901土木工程专业区分全日制、非全日制,按各研究方向分别排序录取

招生专业简介: 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建校初期就成为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由我国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李士豪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国藩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令希教授等于1949年领衔创建。该领域具有一流的科研平台和科研实力,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水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工程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1个土木工程辽宁省重点学科,1个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领域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众多杰出人才和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创新能力突出的学术团队。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兼职院士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聘专家2人、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青4人、优青3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和教学名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宝钢教师特等奖1人、优秀奖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4人等。现有教师157人,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64人,博士生导师60人,硕士生导师125人。该领域近4年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余项,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60余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
经过多年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招生方向已涵盖:建筑材料,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管理,道路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此外,新增两个交叉学科招生方向:智能防灾与应急管理、智慧城市建造与管理。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始终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高水平专业型硕士学位点,每年投入近千万元打造高端实验平台和引进优秀人才加盟。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多灾害与环境长期作用下工程结构灾变防御设计理论和全寿命安全运维”的鲜明特色,衍生出六大优势培养方向:深地岩石与海洋岩土工程,新型结构与建筑工业化,大跨/跨海桥梁与隧道工程,建筑能源、环境、设备及其智能监控,城市结构与工程系统防灾减灾及智能控制,结构与工程系统全寿命健康监测、评定、设计与维护。
未来将秉承“厚德和物,勤学创新”精神,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担当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土木工程相关学科从事设计、规划、施工、管理、教育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端技术人才。

辽ICP备05001357号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邮编:116024
版权所有: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