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学科:化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办公地点:1. 西部校区D段楼305
2. 环境生命楼3-403
联系方式:Email: liutq@dlut.edu.cn QQ: 343028655
电子邮箱:liutq@dlut.edu.cn
海藻酸钙微胶珠培养神经干细胞研究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07-02-20
发表刊物: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收录刊物:PKU、ISTIC、CSCD
卷号:26
期号:1
页面范围:126-133
ISSN号:0258-8021
关键字:海藻酸钙;微胶珠;神经干细胞;扩散系数
摘要:神经干细胞作为一种具备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神经干细胞的发现、研究与应用,将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损伤的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受限及数量不足是临床应用的最大障碍.采用三维动态培养从而实现神经干细胞大规模扩增是解决其数量不足的有效方法.但是,在三维动态搅拌条件下,剪切力对细胞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考虑到海藻酸钙微胶珠在细胞培养领域的应用,如果把神经干细胞包囊到微胶珠中进行动态培养,将会避免剪切力对干细胞的损伤,因此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干细胞培养方式.本研究在静态条件下,采用海藻酸钙微胶珠作为神经干细胞的3D培养手段,对成囊工艺进行了探索,以确定适于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最佳胶珠制备工艺.通过微胶珠内部的扩散传质模型,研究了微胶珠制备工艺中各参数对其扩散系数(D)的影响,找出微胶珠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直径2 mm,1.5%(wt%)海藻酸钠滴入3.5%(wi%)CaCl2中,反应时间10 min.确定上述工艺后,对小鼠神经干细胞进行了不同包囊密度条件下的培养,得到包囊神经干细胞的最佳密度为0.08×106 cells·mL-1.此外,本研究还对海藻酸钙微胶珠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了nestin等特异性蛋白的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结果为阳性,表明所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能够保持其干细胞的特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参数制备的海藻酸钙微胶珠是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动态微囊培养神经干细胞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