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个人主页 http://faculty.dlut.edu.cn/2013011003/zh_CN/index.htm
个人主要从事活性阴离子聚合机理以及聚合物精准合成方法学研究,已在活性阴离子聚合新机理、聚合物单体单元序列结构精准调控、聚合物功能化结构精准合成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
(1)实现了功能化聚合物序列结构的精准调控,建立了统计序列结构精确性的蒙特卡洛模拟方法(Macromolecules, 2017, 50, 8334; Macromolecules, 2018, 51, 5891; Macromolecules, 2018, 51, 3746; Macromolecules, 2018, 51, 6209; Macromolecules, 2018, 51, 9011);
(2)发展了“锁定-解锁定”活性阴离子聚合(Lock-Unlock LAP)方法(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6538; Macromolecules, 2021, 54, 8470),通过调控活性中心结构实现了可逆“锁定-解锁定”,并基于这一机理合成了三元周期结构聚合物(Macromolecules, 2025, 58, 9918);
(3)发展了具备温度响应特性的阴离子迁移开环聚合(AMROP)机理,为聚合物骨架结构调控提供了具有独创性的合成方法(Macromolecules, 2020, 53, 9200; Macromolecules, 2021, 54, 1183; Macromolecules, 2021, 54, 7269; Macromolecules, 2022, 55, 5140; Macromolecules, 2022, 55, 9751; Macromolecules, 2024, 57, 1819; Macromolecules, 2025, 58, 8377);
(4)发展了独创的活性阴离子共聚结晶方法(CCPIC),为结晶交替共聚物研究开辟了全新的理念(Macromolecules, 2022, 55, 7318; Macromolecules, 2024, 57, 11679; Macromolecules, 2025, 58, 8599);
(5)通过氘代α-甲基苯乙烯单体聚合研究,明确了α-甲基苯乙烯的末端四元环阴离子迁移导致的逐级退化解聚机理,为该单体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Macromolecules, 2025, 58, 7037)。
相关进展分别在化学以及高分子学科有较大影响力学术期刊如Angew. Chem. Int. Ed.(1篇)、Macromolecules(18篇)等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基于取得的研究进展,个人被授予2016年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称号,并于2017年获得中国化工学会橡胶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创新科技青年人才”奖。目前在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已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等项目。
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进行基于活性阴离子聚合方法的树脂以及弹性体设计合成,主要包括: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F-SBR)、苯乙烯-二烯烃-苯乙烯氢化弹性体(SEBS、SEPS、SEEPS等)、双端官能化二烯烃/苯乙烯聚合物(双端羟基、氨基官能化L-PBD、L-SBR等)、功能化苯乙烯树脂(PHS等)、高乙烯基碳氢树脂(二乙烯基苯DVB聚合物等)。授权专利七项、与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十余项,完成一项成果转化。
大连理工大学  高分子材料  博士
大连理工大学  高分子化工  学士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
大连理工大学 副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高校教师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博士后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高性能生物基弹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