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院长、直属党支部书记
其他任职:辽宁省极地海洋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2-12-30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学科:计算力学. 固体力学. 工程力学.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岩土与环境力学
办公地点: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海宇楼(1号实验楼)607室
联系方式:0411-84708683
电子邮箱:jisy@dlut.edu.cn
扫描关注
基于超二次曲面的颗粒材料缓冲性能离散元分析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18-05-05
发表刊物:物理学报
收录刊物:CSCD、SCIE
卷号:67
期号:9
页面范围:196-208
ISSN号:1000-3290
关键字:离散单元法;非球形颗粒;缓冲特性;临界厚度
摘要:自然界或工业中普遍是由非球形颗粒组成的复杂体系,与球形颗粒相比,非球形颗粒间的高离散和咬合互锁可使冲击载荷引起的能量有效衰减实现缓冲作用.基于连续函数包络的超二次曲面单元能准确地描述非球形颗粒的几何形态,并可精确地计算单元间的接触碰撞作用.本文采用离散元方法对冲击载荷作用下非球形颗粒物质的缓冲性能进行数值分析,并与圆柱体冲击的理论结果和球体冲击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筒底作用力在不同颗粒层厚度和形状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颗粒形状都存在一个临界厚度Hc.当H<Hc时,缓冲率随H的增加而增加;当H>Hc时,缓冲率的变化不再显著并趋于稳定值.此外,减小颗粒表面尖锐度和增加或减小圆柱形和长方形颗粒的长宽比都会提高颗粒材料的缓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