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生物工程学院
办公地点:生物工程学院513
联系方式:0411-84706184
电子邮箱:jqlin@dlut.edu.cn
以脂质体的分子设计和聚集体的结构控制为核心思路强化脂质体mRNA药物的临床安全性,设计了具有 “协同”作用的新型脂质体载体,不仅提高了mRNA的递送效率,更是极大的强化了脂质体的生物安全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的设计方案能够消除脂质体潜在的瞬时或长期不良反应,为临床上高剂量、高频率的给药需求提供了保证。此外,团队通过脂质体分子和免疫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设计的脂质体载体在递送mRNA同时可以激活免疫系统,用于癌症的免疫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以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受到了Science Daily、Newsbreak、MIT主页以及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的专题报道。
领团队成功研发出首个半干水凝胶柔性生物电极,该电极材料具有高信号质量,高保水性、遇水不膨胀,不伤害皮肤等优点,解决了脑机接口行业内无法长期采集高质量信号的关键问题。该材料通过了美国第三方质检机构Nelson Labs的生物兼容性测试,通过了中检集团的信号质量测试。团队从实验室原型出发,建立了首个柔性生物电极的生产线(化学合成、调配、成型、装配等),实现了柔性生物电极的量产。目前该电极已将量产大约50万个,产能达到1000个/天。该柔性生物电极的脑电产品用于注意力检测,受到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报道,应用于美国奥林匹克运动队,销售于15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价值接近3亿人民币。该柔性生物电极的肌电产品智能假手,可以使残疾人独立灵活的控制每个手指,该产品受到美国《时代》杂志的报道,得到了残联主席张海迪的认可。此种材料的柔性电极可用于采集各种体征信号(包括脑电、肌电、心电等),可用于多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假肢、外骨骼、VR/AR、智能手表等、健康检测设备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解决了当前人机交互产业的瓶颈,有望引发大量消费级人机交互产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