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中国化学会创始会士、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性别:男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学科:应用化学. 精细化工. 化学生物学
办公地点: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知顺楼F-202#
http://peng-group.dlut.edu.cn/
联系方式: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知顺楼F-202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凌工路2号,大连116024 课题组网址:http://peng-group.dlut.edu.cn/ E-mail: pengxj@dlut.edu.cn
电子邮箱:pengxj@dlut.edu.cn
生物微环境响应荧光染料探针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2014-07-11
页面范围:1-1
关键字:内转换;神经退行性疾病;荧光成像;血管疾病患者;荧光探针;染料分子;转换效率;溶液体系;微环境;分子振动;
摘要:分子振动是最常见的激发态内转换。但如何理性设计,提高内转换效率,同时实现对环境的响应,进展甚少。我们在菁染料分子中引入转动羰基,构成了“分子转子”,“转子”在自由状态下转动,激发态能量迅速经内转换耗散释放、荧光淬灭;在粘性环境下,“转子”的转动受到抑制,荧光恢复,由此可以用荧光和荧光寿命的变化,检测溶液体系乃至活细胞内的粘度,从而利用染料单分子实现了比例荧光、寿命双模式活细胞粘度成像。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神经细胞、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红细胞都有粘度增大的预兆,但长期缺乏方便的检测方法,活细胞的粘度荧光探针及荧光成像,可方便地对这类重要疾病提供早期预警手段。核酸的荧光识别和细胞成像意义重大,我们利用TO系列自由状态下分子基团转动无荧光发出的淬灭原理,设计出分子内含DNA识别功能化的基团,染料DEAB-TO-3与DNA小沟特异性结合,基团旋转抑制,荧光发射,实现了DNA的选择性识别和灵敏的细胞核DNA荧光成像。肿瘤的分子识别是早期诊断的发展方向。我们通过柔性连接远距离电子转移基团,以肿瘤中过量表达的COX-2为目标,利用折叠和打开染料与识别基团(COX-2酶的抑制基团)的相互作用方式,调控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产生高效内转换过程(无荧光)的激发态淬灭过程,当与COX-2酶识别后,抑制剂端进入酶,染料端从折叠状态打开,发射灵敏的荧光,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