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孝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中国化学会创始会士、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性别:男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学科:应用化学. 精细化工. 化学生物学

办公地点: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知顺楼F-202#  
http://peng-group.dlut.edu.cn/

联系方式: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知顺楼F-202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凌工路2号,大连116024 课题组网址:http://peng-group.dlut.edu.cn/ E-mail: pengxj@dlut.edu.cn

电子邮箱:pengxj@dlut.edu.cn

扫描关注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一种高效灵敏的DNA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12-07-10

发表刊物: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收录刊物:PKU、ISTIC、CSCD、SCIE、Scopus

卷号:33

期号:7

页面范围:1407-1412

ISSN号:0251-0790

关键字:噻唑橙二聚体;荧光探针;DNA定量检测;活细胞荧光成像

摘要: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噻唑橙二聚体荧光染料Bi-TO3,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圆二色光谱及活细胞荧光成像等方法研究了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在10 mmol/L Tris-HCl缓冲液(pH=7.4)中,Bi-TO3的固有荧光极弱,量子产率小于0.001%;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后,其荧光可显著增强约950倍,但对RNA和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及黏度等环境因素则无明显响应.紫外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滴定实验表明,Bi-TO3以小沟结合模式与DNA作用,且对AT序列有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缓冲溶液中Bi-TO3的荧光增强信号与低浓度范围的poly(dA-dT)2仍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3 ng/mL,灵敏较度高;且Bi-TO3可在较低浓度范围(6~12 μmol/L)内应用于活细胞荧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