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地点:知方楼6136室
联系方式: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知方楼,邮编116024;个人研究主页:https://thezhangresearch.wixsite.com/zhanglab
电子邮箱:lei.zhang@dlut.edu.cn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欢迎来到功能表界面与过程强化 (ASIPI) 研究主页!
个人简介
张磊 (简历.pdf),汉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城市发展紧缺人才。四川大学本科(2012)和博士(2017, 硕博连读),师从褚良银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CSMNT)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会员及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会员。于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独立受聘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机械工程学院,先后以博士后研究员及研究科学家 (Research scientist)身份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于2021年6月通过大连理工大学海外人才引进项目被特评为副教授,同年12月进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展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与能源环境相关的功能表界面制造与过程强化研究,研究背景主要涉及表面工程、功能高分子、界面力学以及微纳加工。具体的研究内容有智能自调节超表面、拒液及抗污表面、防冰除冰表面、减阻润滑表面、先进冷凝表面、反应调控表面等。以上研究课题面向解决全球性环境及能源方面的挑战,其中包括水资源匮乏、能源利用率、化学生物污染及结冰危害等基础科学与工程应用问题。长期受邀担任Materials Horizon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 Langmuir、Materials、Applied Sciences、 Sensors等十余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独立审稿人。目前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Langmuir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累计发表科学论文20余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14 次, 其中特邀口头报告 3次;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 6项、国际授权发明专利 1项,已实施成果转化 2项。近五年,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路线,与沈阳飞机制造厂、上海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纵目科技有限公司、大川合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聚焦解决与表界面相关的“共性”关键问题,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如抗油拒水类液体表面、高强度纳米防冰除冰涂层、表面分子梯度介导的高效滴状冷凝以及温度响应性细胞培养器等研究成果均已展现出明显的社会效益及应用前景。
主页链接
ResearchHomepage:https://thezhangresearch.wixsite.com/zhanglab
GoogleSch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en&user=VL-SrFMAAAAJ
Research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ei-Zhang-193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leizhang-80b66014b/
科学信仰
追求纯粹的科学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进而使这个世界变的更加美好!
兴趣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第一驱动力
做科学研究就是做艺术创造
永远不要停止探索未知
组内文化
一个健康的团队文化可以加速个人成长,这依赖于一个充满活力、愉快和高效的团队环境。 我们按照以下五项准则行事和实践。
1. 当我们开始研究工作的时候,应该考虑到6C。 它们是好奇心 (Curiosity)、勇气 (Courage)、挑战 (Challenge)、专注 (Concentration)、持续(Continuation) 和信心 (Confidence)。 好奇心是故事的开始,是做科学的最好动力,勇气是面对挑战的基础,克服挑战需要专注和持续,信心在此过程中产生。
2. 当我们在团队工作的时候,应该牢记1R3C。 它们是尊重 (Respect)、沟通 (Communication) 、理解 (Comprehension) 和合作 (Cooperation)。 不同于群体思维,跨学科研究需要我们找到合作与独立思考之间的平衡。 因此,我们尊重每个成员的个性和自主权。 对个体的理解建立在及时、真诚的沟通基础上,从而形成和谐的合作。
3. 真正的科学往往隐藏在不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中。 探索科学上“黑洞”需要勇气、耐心和时间。 我们尊重开放的思想,新颖的研究想法。 为了摒弃浮躁的学术环境,我们不会简单地以影响因子、发文数、引文索引等出版物指标来评价一个人的研究工作,而是把重点放在研究意义本身。 我们始终保持对实验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并产生最高质量的创造性工作。
4. 建设性的批评使我们成长。 我们牢记孔子的名言:“我不要一个我笑时微笑,我哭时哭泣的朋友,因为我在池中的影子会比他更好。” 有时,经历脆弱会激发潜在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勇敢地面对不舒服的对话,认识到批评往往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同时,我们清楚地知道,批评的结果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压制个性。
5. 成功往往只差最后积极的坚持。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说明了在科学上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我们不回避困难,而是直面困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我们明白错误、失败和挣扎并不是对我们的负面反映,而只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理性地分析每一次经历,寻找改善的方法,而不是被负面情绪消耗。
欢迎对基础应用研究感兴趣,具有机械、化工、材料、力学及其相关学科背景的同学 (本科毕设、攻读研究生、访问学习、博士后)联系我们!我们热忱欢迎你的加入!
欢迎2024年报考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同学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