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ersonal Information
More >>Associate Professor Supervisor of Doctorate Candidates Supervisor of Master's Candidates
Profile
博导、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结构力学与优化设计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 类)[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负责人(任务经费1500万元)、JCJQ重点项目课题技术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等10余项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的纵向经费超2000万元。
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同年全国力学学科4人入选)。目前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专委会委员、编织复合材料分会委员,辽宁省力学学会理事,《应用力学学报》青年编委等学术兼职。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辽宁省高校教师力学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钱令希青年教师奖等奖励和荣誉。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提供实习、参与重要项目机会,多名毕业生入职腾讯、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企业,或在国内外一流高校/研究所继续深造。课题组组学术氛围浓厚,研究经费充足,国际学术交流频繁,欢迎具有力学、工程和材料背景的优秀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加入本组,也欢迎数学物理基础扎实的本科生来组内实习。
目前,已发表SCI检索论文60余篇,发表在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osites Part B、Physics Review Applied 等领域顶尖期刊,引用2000余次,已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有关复合材料板壳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一作/通讯论文,得到了相关领域众多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相关优化设计方法与研究被评价为“有效的(effective)”、“系统性的(systematically)”,获得的优化加筋/夹芯分布构型被评价为“新颖的(novel)”、“分布规律被发现(distribution rule is found)”、“极具启发性(great inspiration)”,优化后的结构性能被评价为“卓越的(exceptional)”、“突出的(remarkable)”、“具有显著的增益(having significant benefits)”、“出色的力学表现(outstanding mechanical performance)”、“有吸引力的(attractive)”。
积极服务大推力航天发动机、两栖特种车辆等国家重点发展型号装备,针对发动机主传力结构、碳纤维加筋车身结构等轻质薄壁板壳结构设计瓶颈,开展科技攻关。建立了大规模轻质加筋板壳结构优化模型,发明了若干主承载结构构型。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型号总体所书面评价:优化设计构型相较初始设计减重约34%,“为单个发动机减重超200kg”,“有力支撑了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实现同级发动机推重比世界领先”。
Representative Works
Educational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Research Focus
- 仿生优化设计
-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