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孝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中国化学会创始会士、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性别:男

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学科:应用化学. 精细化工. 化学生物学

办公地点: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知顺楼F-202#  
http://peng-group.dlut.edu.cn/

联系方式: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知顺楼F-202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凌工路2号,大连116024 课题组网址:http://peng-group.dlut.edu.cn/ E-mail: pengxj@dlut.edu.cn

电子邮箱:pengxj@dlut.edu.cn

扫描关注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光系统II中新型高价模型化合物合成及性能测试

点击次数: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发表时间:2005-02-10

发表刊物: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收录刊物:Scopus、EI、PKU、ISTIC、CSCD

卷号:45

期号:1

页面范围:17-21

ISSN号:1000-8608

关键字:双核锰络合物;人工光合作用;释氧中心;含酚配体;配体设计

摘要: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光合作用给体部分的模型化合物:[Mn2(III,III)L(μ-Oac)2]·PF6(化合物1),其中L为2,6-二{[(2-羟基-5-叔丁基苄基)(吡啶-2-亚甲基)-氨基]-亚甲基}-4-甲基苯酚. 与以往的模型体系[Mn2(II,II)(bpmp)(μ-Oac)2]·ClO4(化合物8)相比,新模型增加了2个酚配体及2个叔丁基. 此化合物中2个以伪八面体形状配位的Mn离子通过1个酚基和2个二齿羧基相连. 这些基团的引入提高了中心金属Mn的价态,并增加了配体的电子云密度,从而降低了Mn的氧化还原电位. 该模型进一步缩小了人工模型体系与天然光合作用释氧中心(OEC)四核锰簇的差异. 通过IR、ESI-MS、NMR(gCOSY、gHMBC、gHSQC)及电化学对新配体及络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测试.